首页

第一节、二十一世纪的城市需要城市文化规划、城市特色规划,更亟需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

二十一世纪的城市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大时代,是注重城市文化、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时代。在这个注重城市文化、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时代中,更应该注重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关心的不仅仅是城市文化、城市特色文化,更重要的是城市主题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基础上,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已经跨入了一个城市主题文化全新时代。城市主题文化如何发展将直接影响特色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命运。今天特色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面对二十一世纪城市主题文化的命题,又一次面临着重大的选择,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也面临着发展方向的新机遇。是走传统的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之路还是走城市主题文化发展之路,取决于城市领导的创新观念。从“城市文化建设”到“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再到“城市主题文化建设”,是特色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一种新方法、新手段。

然而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我们的城市正经历着城市功能和文化对立的严重问题,以城市功能规划为主导的城市规划,导致城市目标趋同、功能重复、产业同构、形象单一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目标趋同、功能重复、产业同构、形象单一的问题,在我国二十几年来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变得越来越严重和尖锐。城市建设模式的雷同,城市文明标志的抄袭,城市文化品味的低俗化,城市艺术风格的消失,正在使成千上万的城市社区丧失特色,泯灭个性,失去魅力。城市整体文化形象的趋同,城市文明个性的消融,所造成的城市特色危机问题,几乎像一个无法医治的顽症,困扰着我们城市的发展。城市同质化问题和城市特色危机问题,使我们的很多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找不到了自己发展的方向,城市发展陷入了一个迷茫的误区,使城市发展走向了歧途。城市同质化和城市特色危机问题几乎把我们的城市推向了灾难的深渊,中国大城市正在经受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一、二十一世纪的城市需要城市文化规划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指出:城市文化特色是多方面的,体现在物质或非物质的文化形式中,这种文化越具有传统特色,越具有地域特色,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当今国际上一些历史性城市,在人口数量、城市规模或是经济实力方面并不突出,但是它们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城市。由于这些城市是文化和艺术的集聚地,是世界上最有思想、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和艺术家的集聚地,因而这些城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文化精神。如维也纳历史城区的规模并不大,却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城市。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金色大厅”不但是古典音乐的象征,也成为维也纳这座“音乐之都”的象征。然而,维也纳的文化特色还不止于此,在这座城市里还诞生或生活过众多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莫扎特、舒伯特和施特劳斯这些音乐巨擘的灿烂光辉使这座城市始终笼罩在温馨迷人的文化氛围中,也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文化精神,确立了维也纳在世界上不可动摇的文化地位。事实证明,只有文化才能凸显城市特色。反之,一个拥有数百年甚至更长历史的城市却可能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个性,酿成城市历史的悲剧。

泸州一位规划专家指出:地方就是文化,没有地方就没有文化。任何文化都是地方文化,离开地方就是抛弃文化。地方是文化的根本属性。中国城市千篇一律,主要是做规划时省掉了地方,去掉了文化。不规划有文化,一规划失文化。规划很可怕。失败规划导致千城一面,千篇一律。规划从内容到形式,不动脑筋,一概照搬,相互套用,一个地方覆盖全国所有地方,玩弄名词术语,不求实际,装腔作势,藐视地方品质,漠视地方独特性,不懂地方内涵,捡便宜,抄捷径,形式尊重,实质损害,天下规划一大抄,最后变成一个样,已经成为时下各种规划工作基本套路。规划本质就是地方化,不是同质化、统一化、模式化。凡是同质化、统一化、模式化的规划都是失败的规划,无一例外。地方住民是一切城市规划的核心、灵魂、目的和出发点,不了解地方住民,规划不为地方住民着想,是产生规划污染的根本原因。因为失败规划,导致各地不断突破原来规划,改变规划格局,使规划无效,落为笑柄。这种情况在每个城市都重复发生,不胜枚举,也让人发生疑问:在城市规划问题上,究竟谁有资格,谁是权威?笔者认为,不管是院派专家还是地方住民,都有资格,都是权威,但都不能绝对化看待。在城市规划上,心中有地方才有好规划,心中无地方就无好规划。无论是院派专家还是地方住民,只要能做到这点,都是城市规划高手,都应当得到尊重,古人那些耐人寻味的文化遗产充分证明了这点。

该规划专家曾经向泸州市政府提交了规划初稿,腾了点时间进一步思考城市规划问题,发现我们城市规划普遍严重缺乏文化感,枯燥无比。该规划专家把没有文化的规划称为冷规划,把有文化的规划称为热规划。城市规划冷热不均,市民一定难受。规划不仅仅是为了把房子建设好,更要激发市民对生活充满快乐,充满遐想,充满激情,充满认同,充满回味,充满幸福感和自豪感。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让市民找到属于自己心中那个地方。

《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中指出: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城市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物质建设上的最高成就”,但与此同时,有些城市在“社会人文”等方面则陷入滑坡和危机中。在注意到城市形象、识别度等在聚集人气、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作用之后,很多城市开始竞相追求和实施品牌战略,以改变其“物质发达而文化简陋”的现状。

为了应对这一矛盾和困境,不少城市都乞灵于“干一件文化大事”,希望以此获得外界的关注与尊敬,从而摆脱内在的焦虑与空虚。标志性建筑是很多城市首选的品牌战略。但问题在于,由于心态上过于焦虑、情感上过于单纯、特别是缺乏独立的理性思考和判断力,很多品牌战略千篇一律地成为雇一个国外设计师以及建一个“洋气十足”的建筑物,以为这就可以提升或展示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对西方设计的崇拜已成中国城市的通病。但由于文化传统、艺术观念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更多的则是日益严重地“妖化”着中国宝贵的城市形象。

泸州市一位规划专家在《千城一面的丑陋与城市规划的秘密》一文中这样指出:当前中国城市,没有文化,没有气质,没有灵魂,模仿抄袭,自我复制,千篇一律,千城一面,形式主义,患上了共同的城市病。而这些城市无一例外都依照法律规定,经过正规程序,聘请有资质的机构来完成的,结果却出现了那种令人尴尬的局面。原因何在?难道是中国城市规划工作走火入魔,患上了规划污染病?

泸州的城市病与全国其它城市一模一样。泸州是一座有主题文化概念,缺乏主题文化载体,有主题文化思想精神,缺乏主题文化物质建设的城市。具体说,城市硬景观薄弱,风貌零乱,城市气质不佳,外在形象轮廓不清,镜像模糊,标识混杂,城市象征器物不明,没有城市主题景观,没有软文化表达形式。同时,还存在不少城市垃圾景观和伪景观设施、布局、式样、色彩、场地、项目等,加大了城市景观混乱度和治理难度,黯淡了城市气质,“美女缺乏梳妆,英雄少了佩剑”,优而不秀,雄而不壮,杂乱无序,缺少自我,是泸州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此前,笔者主改过2008至2020年的《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该规划是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院承担完成的,笔者把它视为劣五类规划。该规划内容抄袭,杂乱无章,错别字不少,没有任何新意和创意,与泸州旅游实际情况貌合神离,有一般规划的架势,却没有实际指导意义,只要稍稍改动一些名称、数字、图表,拿在全国任何地方都通用,从里到外,都不是为泸州做的,实在是一个花钱买冤枉的事情。笔者所在的文物系统也经常做规划,看到的结果是,甲地规划稍微改下名称、数字、时间,又放在乙地去使用。此法累见不鲜,也屡试不爽。这种规划给中国城市和行业造成了极大污染和损害,是钱照拿、利照收、名照有、实照无、架子大的“四照一大”规划污染行为,是心照不宣的行业潜规则,有名无实,害人不浅。笔者替这帮人取了个“院派规划”名字,以示区别。院派规划污染导致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笔者特别声明,毫无故意贬低院派规划者的身份、地位、人格和知识,只不过对他们行为产生的后果不满,更不敢苟同他们的做派,是谴责那种实际存在的规划污染行为。

在规划专家俞滨洋的《走向文化城市的规划创新之路》的文章中指出:“在这场城市特色危机中,城市特色文化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中被扼杀,而代表着新时期现代科技与文化的规划与建设也往往在不断抄袭、模仿中变得特色模糊,导致‘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和千城一面、特色危机问题,这些现象的出现要求我们每一个城市决策者和城市规划师都要进行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并寻找全新的规划理念和方法去应对和解决不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传统的注重物质空间建设的‘功能城市’逐步向注重公共政策和文化属性的‘文化城市’转变,这已经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新颁布实施的《城乡规划法》,突出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建立了事权清晰、责任明确、空间衔接、过程完整的城乡规划体系,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建设的法定规划地位进一步加强,成为依法行政的准则和依据,使城乡规划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但法定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宏观指导和法律依据,虽然对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单纯倚靠法定规划并不能完全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切问题,特别是如何对城市文化的发展模式、发展途径、发展步骤进行科学评估,使城市文化建设能够健康有序进行等方面。这些问题在法定规划体系中虽有提及,但还未给出明确的规定,这使得文化城市建设缺少相应的和必要的法定依据,使其不得不在经济利益面前不断让步,从而导致当代城市的特色危机和文化缺失。法定规划与城市文化建设之间这种固有的矛盾,是这些问题出现的症结所在。

城市文化建设是创造城市特色的重要环节,城市文化是多元的、感性的,它依赖于人们的生活感受和意识解读;而法定规划是保持城市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城市建设的法律依据,是理性的,强制性的,它依赖于已建立起来的城市秩序和行为规范。二者之间的基础不同,目标也不同,这使得法定规划与文化城市建设之间需要一个协调的过程,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促进、补充和完善,使文化建设更具法律依据,使法定规划更加全面完善,法定规划解决建什么和怎么建的问题,城市文化建设解决如何建好,如何建出特色的问题。

城市文化的多元属性决定了它在城市建设中的表达方式不是唯一的,是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弹性的。这种弹性很难在法定规划中给与确切体现,因为法定规划作为依法行政、依法审批的依据,强调的是规划的刚性和确定性。用刚性的法定规划解决弹性的不断变化的文化问题,它仍然需要一个桥梁和纽带。

城市文化可以渗透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大到城市的特色结构、整体布局、风貌体系,小到建筑的色彩体量、雕塑小品、街道家具,它们都可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而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法定规划,注定了它不能也不可能解决文化城市建设涉及的一切实际问题,它还需要一个不断深化,与人们的实际需求相互衔接的过程。

从以上矛盾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法定规划体系下的文化城市建设,需要不断创新规划方式,调整规划视角,拓展规划思路,将文化城市规划建设与法定规划有机衔接,不断充实和完善法定规划体系。

一个城市的高楼、立交桥、大广场,每个城市都可以看到,这并不代表城市的文化特色,真正的文化特色是别的城市所没有的东西。一个城市的高楼、立交桥、大广场这些都属于物质文明,而一个城市除了有物质文明外,还要有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那就是特色文化。一个城市只有物质文明只能成为一种平庸的城市,而一个城市有了特色文化那就是高层次文明的城市。

传统的城市规划只注重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缺忽视了更重要的第四维:文化。城市文化规划就其涵意,当然不仅是在于文化设施的配置与布局一端,而首先是在于城市文化发展目标与意蕴的定位。当今中国“千城一面”的表象,除了过分地追求现代时尚、炫耀暴富、绝对功能、经济至上,以至于城市形象工程等共通缘故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对各个城市的文化基因和城市生成特质的无从认识和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规划创新理念与规划创新机制的欠缺,从而导致城市文化规划的重要性被大大削弱。

至于在城市文化方面有什么特色,哪些因素决定我们城市的个性,怎样从整体上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整个建筑物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统一风格,城市雕塑体系,广场游园体系,文化基础设施系统,生态绿化系统怎样安排等等,从整体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安排,以及与整个街道、整个城市建筑风格是否协调,也没有明确要求。按照冯骥才先生的话说:“我们城市,没有文化规划,只有使用规划。没有考虑过城市的文化特征。最多也就保留一点风貌建筑,摆摆样子而已。”

城市文化规划是一种高知识、高技术、高能量的规划。高知识、高技术、高能量的文化规划来自于前瞻性、创新性、高精度的创新性的精神劳动来创造。文化规划的这种特性,使其成为所需要创新性最强、知识密度和跨度最大、难度最高的设计。所以在国外文化规划都是由著名的专业化规划设计机构来承担。但由于我们城市对文化规划其价值和作用的认识不到位,目前我国文化规划成了文化部门报告式的设计和策划部门的一种策划方案。通过这种方式搞出来的城市文化规划根本不是城市文化规划,只能是一种对文化规划的研究和文化策划而已。因此,我们的特色城市建设需要文化规划的创新。

二、二十一世纪的城市需要城市特色规划

中国城市文化规划,城市特色规划创新的主题已被悬隔已久,如果我们的城市没有城市文化规划和城市特色规划的创新,特色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就将停滞不前,千城一面和特色危机问题将不会得到彻底的改变。

造成城市特色衰微和消失的主要原因,有城市文化规划缺失的问题,有城市文化规划滞后的问题,但是从城市规划管理者角度来看,造成城市形象趋同,城市特色缺失,城市品牌虚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城市文化建设,城市特色文化建设活动中,城市文化规划和城市特色规划中没有创新的规划理念和规划方法的情况下而造成的。因此,城市文化规划,城市特色规划要有创新。

长期以来,以西方规划思想为主的城市规划思想一统天下,全球化更是把西方的价值观带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由此形成了城市空间和建筑形态的趋同。可以说,全球化语境的影响,淡化了中国建筑和中国文化、中国元素的主体意识,对全球文化的认同和对西方规划模式的共同追求,使中国传统城市特色日渐消亡。在很多城市规划中对于各自城市的独特文化,没有一种明确的认识;对于城市的特色文化不自觉、不自重、不自强、不自新,导致对城市特色文化在规划中难以显现,这种对城市特色文化价值的漠视和无所追求,正是对西方规划思潮的盲目崇拜,而产生了 “全球化”(伪全球化)与地域文化激烈碰撞和冲突。

没有特色文化的城市,是产生不了特色文化魅力的。没有特色文化的城市,只是表现出一种物质力量,低层次的文化气息。除了物质功能的表象外,它让人看不到后面还有什么值得人们感受的文化意蕴。不管一个城市物质功能多么强大,但缺乏文化意义的支撑,他就是一座平庸的功能城市,而永远成为不了高级文明程度的城市。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在于它们的物质文明意义上,就可以进入世界意义的特色城市和名牌城市,而要想崇尚更高文明层级的城市,需要更高文明层级的文化塑造和引领。更高文明层级应该体现到城市文化规划,城市特色规划,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上,没有城市文化规划,城市特色规划,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中国的城市就没有担当它应有的文明程度、文明层级的现代使命和能力。当然中国的城市对于文明程度文明层级的当代提升亟需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的全面引入。

因此,要想扭转这种只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而不注重城市文化建设的局面,就得重视城市文化规划,城市特色规划,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必须确立文化取胜、特色取胜、主题取胜的规划理念,着力通过城市文化规划、城市特色规划、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来扭转当前城市只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而不注重城市文化建设的局面。因此,城市要加快城市文化规划,城市特色规划,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的步伐,以此为城市创造一个特色文化彰显,特色品牌提升,特色魅力尽现,特色功能齐全,既能彰显城市特质,又能形成城市主题文化;既能继承传统,又能面向未来;既能顺应世界潮流,又能成为特色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新举措。城市只有创新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才能极大地促进了城市文化建设,城市文明程度提升,从而彻底改变当前城市只注重城市物质文明建设而不注重城市文化建设的局面。

以往我们的城市文化规划和城市特色规划,为什么没有担当起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使命,就是我们以往的城市文化规划,城市特色规划,文化理念不集中,文化理念无主题,主题文化势能太匮乏,主题文化势能不系统,使城市特色文化建设陷于文化空泛化和无主题化。因此,中国城市虽然有了文化规划,有了城市特色规划,但却没有解决城市特色文化的核心问题和深层次文化主题的问题。

有专家指出:正因为转型期的中国城市规划面临众多理论和实践的“缺陷”与“误区”,或许这些“缺陷”和“误区”许多来自外部的决定力量。但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大好形势下而我们的城市规划却改革步伐滞缓所带来的众多被动、缺陷、矛盾和严重不适,难道仍还应无动于衷吗?本该超前的城市规划长期落后于整个社会改革和创新却总是只埋怨社会的不“公正”,能得到社会的怜悯和理解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没有职业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不敢不断否定自我并超越自我,那才是最可悲的。中国的城市规划太需要对过去的种种不适应和困境进行认真反省、检讨、批判并作一次大胆自我否定了,并迅速打破固有、僵化、沉闷和不思改革、固步自封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氛围,大胆创新,乘时代改革东风,开创我国城市规划崭新局面方为其唯一而正确的必然选择。 

所以,我们的城市文化建设不仅要有城市文化规划,城市特色规划,更要有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特色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只有立足于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才能健康发展、跨越式发展和超常规发展。因此,加强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构建真正体现城市主题文化的新战略,是当今中国立志特色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城市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二十一世纪的城市更需要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

目前,城市文化规划在概念上分狭义的城市文化规划和广义的城市文化规划。狭义的城市文化规划指的是城市文化事业范畴内的一种规划模式;广义的城市文化规划指的是城市文化所包含的空间内的文化、经济、旅游、教育、城市风貌、建筑、景观、城市精神等内容。而现在城市出现的问题是,狭义的文化规划无法统筹整体城市的文化建设;而广义的城市文化规划又被分解到城市的经济规划、文化规划、旅游规划、教育规划、城市风貌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规划等方方面面,从而失去了城市文化规划的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及协调性。也就是说,城市经济规划和城市文化规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城市文化规划和城市旅游规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城市旅游规划和城市风貌规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城市风貌规划和城市建筑设计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城市建筑设计和城市精神塑造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各个规划都强调自己规划的重要性,使城市各项规划之间“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缺少一个主题统领,没有一个主题贯穿其中,最终导致各项规划未能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系统合力,各项规划未能导向一个共同的主题目标,未能形成城市规划的“多规合一、无缝链接”的规划功能,从而大大削弱了城市文化规划的战略作用。

另一个问题在于,城市规划的“过度化”、城市品牌的“低俗化”与城市主题的“离心化”,在当下正日益演化为影响和制约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三大问题。 《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现实需要和规划意识、理念、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匮乏,使“规划缺乏”和“乱规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影响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在实际操作中“换得太快、操之过急”,以“换一届政府换一张规划图”和各种“雷人”规划的频繁出台为代表,中国城市正迅速地由“规划不足”走向“规划过度”的另一个极端。

与以往“无规划”或“缺乏规划”的“绝对贫困”不同,当下的“规划过度”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富裕的贫困”,由于理念太杂、数量太多和相互因袭,表面上十分繁荣和众多的规划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产业同质竞争、项目重复建设、空间批量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粗放发展模式”,相反却使中国城市陷入“恰似暴富儿,颇为用钱苦”的尴尬和困境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介异化”。规划本应是“因地制宜”和“适度超前”的统一,这需要认真研究城市发展的现有基础和资源条件,依据世界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规律制定相关目标。但在“媒介社会”背景下,原本作为“指导城市科学发展纲领”的规划沦为“吸引眼球”的“城市形象炒作”或“信息社会背景下的直观政绩形态”。这是各种“雷人”规划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在“媒介异化”中颠倒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不少城市规划多半属于“徒有其表”的“面子”工程。表现在具体的规划中就是内容雷同和相互因袭,除了常见的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园区、市民广场、商业一条街、名胜风景旅游区、城市标志性建筑等,2010年以来最值得关注的是,城市规划的内容因袭已由单体城市蔓延到城市群中。

 

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在传统城市规划中大的城市规划有几十项之多,小的城市规划有上百项之多。大的城市规划包括:城市概念性规划、城市产业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市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等等;小的城市规划有:城市旅游规划、城市文化产业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城市园林规划、城市景观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绿地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市政工程规划、城市色彩规划、城市广告规划等等,最多一个城市的大小规划达到九百九十项,但城市特色系统构建却无法得以实现。

为什么一个城市什么规划都做了,还解决不了城市特色系统构建的问题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对多个城市的城市规划进行了仔细研究后发现,就是现有的城市规划不能实现“多规合一”造成的。上述城市在城市总体规划可以说都做了城市特色规划,但为什么城市特色却不能够得到系统构建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对城市特色进行统筹考虑,没有注重不同规划系统、不同规划层面、不同规划类型之间相互衔接;没有注重城市特色文化与城市特色经济、城市特色旅游、城市特色建筑、城市特色景观、城市特色精神等之间的结合;没有注重局部与全局、近期与远期、条条与块块等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做到城市特色统筹、特色资源整合,没有做到城市规划“多规合一”的规划目标。

城市规划“多规合一”并不是说把多个规划合并成一个规划,而是使多个规划整合互通,充分发挥系统性的作用。城市规划“多规合一”,就是系统建立城市特色的系统工程,把城市特色贯穿到城市文化、城市经济、城市旅游、城市建筑、城市景观、城市精神的各个规划层面中,加强城市特色在各个规划系统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衔接,做到“无缝对接、有效整合”,使城市特色规划真正落实到城市文化、经济、旅游、建筑、景观、城市精神上,以此解决城市特色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相互制约、互不统一、相互打架的问题。

在目前的特色城市建设中,城市体系还沿用传统的城市规划结构和规划门类标准,导致各个城市规划系统之间和规划层面之间“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不能相互融合、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问题。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各自独立,造成城市规划内部结构功能层次低和城市特色资源的巨大浪费,这与特色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目标是极不相符的。因此,城市规划必须要有创新,要从“多规合一”的角度来规划城市和建设城市。目前我国城市特色建设问题十分突出,城市特色危机呈扩大趋势,延误了特色城市建设的步伐,制约了特色城市建设的进程。所以在特色城市建设中,必须站在城市主题文化的战略高度,通过“多规合一”规划方法,使城市文化、经济、旅游、建筑、景观、城市精神得到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城市特色在各系统、各层面、各类型之间的关系。

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为适应新时期特色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需求应运而生的。

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创新不是在原有的传统城市规划上进行提升和修补,而是直接在一个更高平台上来进行创新和超越。城市主题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理念为特色城市建设提供了最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对特色城市建设理论的一种升华,是对以往的城市文化规划和城市特色规划的一种深化和拓展,是对以往城市文化规划、城市特色规划的一种创新。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涵盖了城市文化规划的全部内容,又聚合了城市特色规划的所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通过对城市文化特质的精准定位,对城市特色的系统整合,使城市特色日趋完善。随着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的不断深入,城市拥有了更多营造城市特色的能力,使城市的特色文化、特色经济、特色旅游、特色建筑、特色景观、特色精神等方面都可以按着城市主题文化发展规律进行系统规划和整体规划。在城市主题文化作用下,城市特色资源得到了最大的整合,城市特色功能得到了最大的提升,城市特色形态得到了最大完善,城市特色意象更加清晰,城市也会更具吸引力,影响力,凝聚力。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在传统城市规划上的突破和创新,不仅对传统城市规划是一次革命,而且对中国城市化发展也是一次革命。这场城市规划理念和模式的革命将彻底改变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和格局。

特色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规划、特色规划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既会有如城市特色定位问题,城市特色空间环境整治等整体性问题,也会有如城市特色产业选择,城市特色结构调整与升级等问题。有些城市规划能够解决,有些不能,但这些问题又是与特色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在城市建设之前必须给予确定。因此,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就是在特色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面临如此众多问题的同时,找到了现阶段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和方法。另外,特色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是需要论证的,但这一论证不能在单一学科里得到求解,而需要在城市主题文化的综合性、复合性、整体性、系统性的学科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论证,以此为城市的战略发展定位、战略发展方向、战略发展目标提供精准的战略指导。

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作为一个特色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而产生的规划理念和规划成果,突破了传统规划的空间规划模式,实现了从空间规划、功能规划向文化规划、特色规划、主题文化规划方面的转变,给传统规划增添了全新的主题文化规划内容,其宗旨是帮助城市构建城市主题文化地域空间系统,从而让城市形成超然于城市文化、城市特色文化之上的一种主题文化形态、主题经济形态、主题旅游形态、主题建筑形态,主题景观形态、主题精神形态,从而加速城市主题文化、主题经济、主题旅游、主题建筑、主题景观、主题精神的系统性开发和整体性推进,为城市空间创造独一无二的主题文化空间意象,是当今中国从城市主题文化角度出发的一种全新规划范式。

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是在对城市特质文化、特质资源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抓住最鲜活的城市特质元素,充分彰显城市特质的魅力,并从城市特色整体规划角度出发,高屋建瓴的审视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在更高层面、更广视角、更新思路、更大平台上,用城市主题文化统筹城市规划发展,通过一个鲜明的主题把城市经济规划、城市文化规划、城市旅游规划、城市建筑规划、城市景观规划、城市精神设计等方方面面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结构、形态和功能,形成一个“多规合一、无缝链接”的规划局面,形成一个特定化、主题化的地域空间系统,从而更好地协调了城市文化、城市经济、城市建筑、城市景观、城市精神之间的主题文化逻辑关系,为城市特色文化、特色经济、特色旅游、特色建筑、特色景观、特色精神找到一个理想的空间答案,实现城市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跳跃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和超常规发展的目标。

因此,二十一世纪的城市不但需要城市文化规划,城市特色规划,更需要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所以,我们的城市要以世界名牌城市的文化气度,科学创新的理念境界,尊重主题文化的理性气质,弘扬城市主题文化的人文情怀,前瞻求新的思维理路来认识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对特色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前瞻意义和特殊意义。这对中国城市从文化城市进入特色城市,从特色城市进入世界名牌城市,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上一篇第五章、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统领特色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
下一篇序 言
一个辉煌并被人赞叹的城市,
必定张扬着城市主题文化品牌的光辉。
纵观世界著名城市,其形成与发展过程符合高等级城市的普遍规律,同时每个城市又具有其自身的发展个性。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主导地位突出、辐射力涵盖全球的城市主题文化,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其独特的城市主题文化奠定了他们在世界城市舞台上的地位。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最科学的方法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保证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先导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的思想源头
纵观世界名牌城市的建立,无不依据城市营造的规律,及时把握住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市场结构的等等方面诸种有利的条件,建构起他们的时装城、电影城、音乐城、绘画与雕塑城、商业城、科学城、体育城……,甚至还有赌城这样十分专业化的城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核心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灵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创新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理论先导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避免城市病的爆发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有差异化发展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高端谋划城市的新思想
顶层设计策略的新举措
城市领导工作的新能力
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机制
特色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世界名城建设的新体系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实施城市主题文化战略定位
确立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目标
加速城市主题文化功能培育
整合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
塑造城市主题文化形象品牌
用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统领城市发展建设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谋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规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建设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管理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营销城市
国家发改委
国家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中国网
凤凰网
中国城市建设网
中国古镇保护网
中国规划网
中国城市战略网
扬帆奥运
  友情链接: 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网 中国市长协会 中国城市文化网

版权所有  © 北京付宝华城市主题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南三环东路 27号 芳群公寓 A座  京公网安备110106006171号 
电话:010-8767 3832 邮编:100078  京ICP备14045311号-1

网站共有 50516904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