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镇大战略 引领新常态

 

——浙江全面启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综述

记者

2016030116:0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待,浙江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再次喷涌而出。一批“特而强、精而美”的特色小镇在浙江的城乡间崛起,“小镇经济”日新月异。

这些创建中的特色小镇,既是产业创新升级的发动机,又是一个个开放共享的众创空间;既集聚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又处处展现江南水清地绿的秀美风光,彰显人文气质。

镇小动能大,小空间承载着浙江创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战略。从众多特色小镇中,我们能清晰看到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智慧谋略、推进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精准招法,成为浙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成功实践。

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作出重要批示,予以充分肯定。

镇小视野广

特色小镇是浙江契合发展规律,引领经济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10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的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空间资源有限,要素资源紧缺。长期以来,敢为人先的浙江人长袖善舞,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从块状经济、县域经济,到工业区、开发区、高新区,再到集聚区、科技城,无不试图用最小的空间资源达到生产力的最优布局,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进入“十二五”,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三期叠加”的压力,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浙江经济在全国较早出现速度换挡回调。

当发展触碰到“天花板”,当旧有路径难以为继,浙江发展靠什么完成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浙江经济如何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2013年,浙江省委出台《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浙江的核心战略。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破解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必由之路。必须坚决破除传统路径依赖惯性,积极探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新路。”省委书记夏宝龙在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为站在转型升级路口的浙江指明了前进方向。

创新需要载体。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试图找到一个能落地、效果好、带动强的工作抓手。他曾说:“国外一些小镇体量不大,但十分精致独特,建筑密度低、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对浙江颇有启迪。”并在考察调研杭州市西湖区云栖小镇时首次提及“建设特色小镇”。

紧接着,浙江省委、省政府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借鉴国外小镇发展经验,征询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最后作出判断: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激发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是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契合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省委决定把建设特色小镇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的重要一招。

20151月,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色小镇”被提出:“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在全省建设一批聚焦七大产业、兼顾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

同年422日,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100个省级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概念、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创建程序逐渐明晰。

在浙江,特色小镇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拥有“独特气质”。它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更不是“产业园+风景区+文化馆(博物馆)”的简单叠加,而是结合自身特质,抓准产业定位,挖掘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

特色小镇的产业方向,也被严格要求,精挑细选。这些产业既不是家家能做的“大路货”,也不是“一个不能少”的百杂货,而是适应当地水土、前景广阔的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7大万亿战略产业,以及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刻、文房、青瓷、宝剑等历史经典产业。

《指导意见》规定,特色小镇必须恪守“一镇一业”。围绕单个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即便不同的特色小镇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有专家说,特色小镇建设之初,就按照“7+1”产业定位做好产业规划,能有效避免各地重复投资,出现新的产能过剩。

承载梦想、肩负使命,特色小镇一经提出,就得到全省上下的普遍关注和热烈响应。

去年5月,省政府征集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时,各地踊跃上报了260个特色小镇的创建申请。最后,经过严格的初审、实地考察和评定,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产生。

四个月后,当省政府发出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征集令”时,各地又从市、县两级特色小镇的储备库中,精选126个小镇项目上报推荐,浙江大学、中国美院和物产集团、农发集团也纷纷参与规划设计和投资建设特色小镇。

截至目前,浙江已有6个设区市、66个县(市、区)出台了扶持特色小镇发展的专项政策,给予土地优惠、税费返还、人才引进、政府服务等专门支持。

杭州提出3年时间培育各级特色小镇100个;台州计划3年建成60个市级特色小镇,累计投资规模1800亿元以上;嘉兴等地或出台实施意见,或建立多项制度,全面拉开推进特色小镇的阵势……

为防止蜂拥而上,千镇一面,启动建设特色小镇以来,浙江每季度举办一次现场推进会,营造各小镇“比学赶超”的创建氛围,相互学习创建经验,竞赛建设速度,对比产业高度、创新深度。省发改委还研究出台《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进一步细化特色小镇的创建目标、创建路径和要求。

镇小机制活

特色小镇通过制度创新、竞争发展激发内生活力,成为浙江改革创新的最佳试验田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谋划初始,省长李强就给特色小镇“松绑”,营造宽松的成长空间,将其定位为综合改革试验区。

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对记者说:“特色小镇是为改革而生,一出生就烙上了改革的印记。”

运作之初,省政府就设立了灵活的“竞争规则”:特色小镇创建不采用传统的审批制,而是用“宽进严定”的创建制代替审批制。简单说,就是明确目标,竞争入队,中间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最后验收命名,达标授牌。

这一过程中,省级特色小镇将按照“符合基本条件纳入培育名单、条件成熟纳入创建名单、达到目标要求纳入命名名单”的要求,形成3份名单。也就是说,纳入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只是规划建设的开始,只有在年度考核合格或验收命名后,特色小镇才能获得土地和财政方面支持。反之,如果连续两年没有完成建设进度,该小镇将被退出省级培育名单。

去年9月,中财办主任刘鹤来浙江调研特色小镇时,对创建制做法充分肯定。调研组评价说,实行创建制有两大好处,一是基层申报,省里认定,既接地气,又符合总体规划;二是有进有退,奖惩结合,既防止一哄而上,又调动了基层的积极性。

推出创建制同时,浙江还创新制度,创造性地推出“期权激励制”和“追惩制”,双管齐下,激发小镇项目主体的创建动力。

浙江省政府规定,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特色小镇,省里按实际使用建设用地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小镇再增加10%的奖励指标,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奖励指标。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这种奖罚政策灵活有个性,受基层欢迎。”龙泉市长季柏林对记者说,土地指标是基层最紧缺的要素资源,省政府拿出用地指标来奖励,大家都想争取。

据悉,自青瓷小镇入围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后,龙泉市在去年9月又向省政府递交了宝剑小镇的创建申请。

在首轮创建名单中,舟山市是唯一没有名额上榜的设区市。舟山市领导说:“舟山的朱家尖禅意小镇、沈家门的渔港小镇,风情独特,产业基础好,下一轮申报时,一定积极争取。”

作为浙江综合改革的“试验田”,特色小镇迅速成为政府“制度供给”的创新地。省政府明确,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

浙江省多个部门表示,要发挥好“店小二”作用,替特色小镇“跑好堂”,让小镇企业少走弯路好办事。

去年7月底,浙江工商局率先在37个省级特色小镇试点,开展全程电子化登记,通过搭建网上登记平台,让小镇的创业者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工商登记,甚至放宽商事主体核定条件,实行集群化住所登记,比如在众创空间创业,现代服务型企业租赁一张桌子就能注册公司。

为鼓励特色小镇的新兴主体做大做强,省工商局还将特色小镇入驻企业冠省名的注册资本(金)要求,从1000万元降到500万元。

省国土厅开辟“绿色通道”,为首批特色小镇所在的35个县(市、区),分别预拨了200300亩土地指标,解决了小镇创建中土地指标不足的矛盾。

浙江的金融部门在特色小镇“先行先试”,创新推出商标权质押融资、文化产品抵质押、景区经营权质押等融资产品,给创业者最宽松的融资政策;探索投贷联动业务,以适当的方式分享初创期小微企业的股权或期权。

在特色小镇,地方政府实行多部门联动,开展企业独立选址项目高效审批、企业“零地”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等改革试点,为企业提供贴心的“私人定制”。

镇小能量大

特色小镇融产业、文化、旅游和新型城镇化于一体,成为浙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要功能平台

一年时间,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六次踏访云栖小镇。每一次来,他都格外兴奋,持续追加投资。

云栖小镇散发什么魅力,让这位眼光独到的投资人“情有独钟”?郭台铭坦言:“我在这里嗅到了硅谷的味道。小镇青年学习的能力、对科技和信息之灵通、对创业精神的坚持和执着,让我感到非常诧异。”

像云栖小镇一样,我省风生水起的特色小镇汇集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创业创新人才,融产业、文化、旅游和新型城镇化于一体,成为浙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要功能平台。

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创建之初,省政府就明确,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集聚高端要素,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

因此,特色小镇一出世,便被赋予“革故鼎新”的使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特色小镇承担起浙江产业升级的使命。

立足当地雄厚的袜子产业,诸暨市大唐镇提出打造袜艺小镇。小镇规划面积2.87平方公里,计划3年完成总投资55亿元。

从规划图上看,整个袜艺小镇的外部轮廓,类似一只巨大的“袜子”,分别规划了“智造硅谷”、“时尚市集”、“众创空间”三大区域。

大唐镇党委书记徐洪说:“将用3年的时间,通过袜业制造与文化、艺术、设计相结合,把大唐建成全球唯一以袜子为图腾的特色小镇,力争成为全球最先进的袜业制造中心、全球最顶尖的袜业文化中心、全球唯一的袜业主题景观空间和袜业旅游目的地。”

大唐的雄心是:到2017年,实现年产值150亿元,税收1.6亿元,年旅游30万人次。

一大批脱胎于块状经济抢占优势产业中高端的制造业小镇在浙江涌现。桐乡毛衫时尚小镇、温岭泵业智造小镇、余姚模客小镇等,完全颠覆过去以产业为主的园区或传统的块状经济模式,创建新平台,引入最新技术,集聚高端人才,开发旅游功能,建立起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小平台大产业。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浙江特色小镇集聚要素,聚合人才,汇聚信息,开辟出一个个新的产业高地。台州路桥区依托吉利集团生产沃尔沃整车的基础,打造沃尔沃特色小镇;萧山区看准机器人产业前景,创建机器人小镇,引进全球机器人领军企业ABB和安川公司设立生产基地;长兴县聚合天能、超威等28家新能源公司,建设新能源小镇。

文化植入唤醒小镇活力。创建之时,省政府就要求,每个特色小镇都要挖掘文化功能,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培育创新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汇聚人文资源,形成“人无我有”的区域特色文化。并提出所有的省级特色小镇都要建成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

于是,龙坞茶镇、黄酒小镇、青瓷小镇、丝绸小镇等一批拥有百年经典产业积淀的特色小镇,在创建中延续了文化根脉,融入现代体验、溯源、参观等多方位元素,让历史经典重现往日辉煌,拥有恒久生命力。

一些原本隐藏在生产过程中的文化“内核”被激活。嘉善巧克力小镇、龙游红木小镇、常山赏石小镇等制造业小镇,在创建中突出“文化+旅游+工业”的特色,不仅建博物馆展示文化内涵,还开放生产流水线,让人们直接体验制造与设计之美。

产业文化旅游一体发展、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并进,小镇散发的魅力吸引人们趋之若鹜。据统计,去年前9个月,首批37个特色小镇引进1.3万多创业人才,接待参观游客1689万人次。

专家学者评价,浙江特色小镇建设,适应了经济转型期新的投资机会不断涌现,以及消费结构升级、旅游消费快速增长的发展机遇,为企业创业创新搭建了新平台,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产业空间布局的新形态,为满足多样化需求激发了新供给,也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新样板。

镇小特色多

特色小镇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搞千镇一面,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市场化运作,彰显鲜明的独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100个小镇,100种气质。无特色,不小镇。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求精不贪大,求美不追高,求好不图快。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都要“一镇一风格”。

省政府要求,特色小镇的规划空间要集中连片,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3平方公里的空间里找准特色、凸显风格、展现气质,成为每个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标配”。

找准产业特色是小镇建设的重中之重。创建中,每个申报的小镇都紧扣七大产业和十大经典产业,主攻自己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潜力的一个特色产业,而不是“千镇一面”。

在第二批申报的小镇名单中,记者看到,建德航空小镇、瓯海生命健康小镇、秀洲光伏小镇、柯桥酷玩小镇……一个个小镇名称响亮,产业鲜明,都在各自细分领域做深做精,突出高端引领,聚焦先进制造。如高端装备制造业小镇把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航空航天等作为发展重点;健康类小镇把生物医药、大型建设医疗设备领域作为主攻方向;环保类小镇把能源环保作为产业特色来经营。

美是小镇的竞争力。浙江的特色小镇呈现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个性化的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之美。规划时,各地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根据小镇的地形地貌和生态条件做整体规划,推崇“嵌入式开发”,充分展现原汁原味的“小镇风情”。

依山而建的作坊,择水而居的木屋,龙泉青瓷小镇建筑虽然低密度、低容积率,但凭独特的“小镇味道”,引来众多工艺大师入驻,设立了46个创作工作室。

镇小投资大。按照规划,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50亿元,以100个小镇计算,3年累计直接投资将至少在3000亿元以上。如果再加上市、县两级特色小镇的投资,预计需要万亿元的有效投资。

市场的活力再次被激发,企业的热情被点燃。在众多民企的眼里,特色小镇打通了民间资本对接优质项目的通道,为企业投资创业找到了好去处。

2015年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上,24个涉及特色小镇的PPP融资项目签约,涉及金额100多亿元。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仅在10个月里就引进3300家企业,新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01个。

目前特色小镇的创建形成了三种模式:一是企业主体,政府服务,政府负责小镇的定位、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进民营企业建设特色小镇。二是政企合作、联动建设,政府做好大规划,联手大企业培育大产业。三是政府建设、市场招商,政府成立国资公司,根据产业定位面向全国招商。

省委书记夏宝龙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给予小镇独立运作的空间。切不可政府大包大揽、一哄而上,切不可“东施效颦”,弄巧成拙,取得特色小镇建设更好的效果。

省长李强强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要求,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着力小镇特色,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落实。

浙江省委、省政府把质量摆在特色小镇建设的首位,坚持数量服从质量,通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推进,做到“建一个、成一个”,更加突出“一镇一特”,在产业特色、生态特色、人文特色、功能特色等方面不重复、不雷同,让特色小镇彰显鲜明的独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上一篇浙江特色小镇:一场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下一篇新一轮的“千镇一面”危机已经到来
一个辉煌并被人赞叹的城市,
必定张扬着城市主题文化品牌的光辉。
纵观世界著名城市,其形成与发展过程符合高等级城市的普遍规律,同时每个城市又具有其自身的发展个性。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主导地位突出、辐射力涵盖全球的城市主题文化,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其独特的城市主题文化奠定了他们在世界城市舞台上的地位。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最科学的方法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保证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先导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的思想源头
纵观世界名牌城市的建立,无不依据城市营造的规律,及时把握住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市场结构的等等方面诸种有利的条件,建构起他们的时装城、电影城、音乐城、绘画与雕塑城、商业城、科学城、体育城……,甚至还有赌城这样十分专业化的城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核心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灵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创新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理论先导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避免城市病的爆发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有差异化发展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高端谋划城市的新思想
顶层设计策略的新举措
城市领导工作的新能力
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机制
特色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世界名城建设的新体系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实施城市主题文化战略定位
确立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目标
加速城市主题文化功能培育
整合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
塑造城市主题文化形象品牌
用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统领城市发展建设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谋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规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建设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管理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营销城市
国家发改委
国家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中国网
凤凰网
中国城市建设网
中国古镇保护网
中国规划网
中国城市战略网
扬帆奥运
  友情链接: 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网 中国市长协会 中国城市文化网

版权所有  © 北京付宝华城市主题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南三环东路 27号 芳群公寓 A座  京公网安备110106006171号 
电话:010-8767 3832 邮编:100078  京ICP备14045311号-1

网站共有 50520067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