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华始祖城 ——天水城市文化的主题

作者:王 明 亚

[摘 要] 从城市的自然特征 ,人文景观, 历史传承 , 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寻找一个城市文化的主题,是现代城市发展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天水五大文化的历史脉络,发展现状各个方面的系统梳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以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为基点,得出天水城 市文化的主题为“中华始祖城”,是比较合乎实际的结论。

[关键词 ]天水;城市文化;主题文化

最后探讨伏羲文化作为天水城市主题文化的可行性 。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伏羲文化,发掘伏羲文化与中华文化的链接点,认知中华文化的发源、形成和发展的脉络 ,赋予伏羲 文化在新的条件之下新的内涵,从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研究提炼出城市文化主题 ,更是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以文化的精神力量推动民族振兴。

关于伏羲文化的研究近些年形成热潮 ,专家学者从不同层次和方面进行论述 , 一些认识和基本判断已逐步形成共识。 伏羲文化是指 中华民族八千年历史长河中 ,史料记载及传颂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渔猎畜牧向农耕过渡时期 ,有关伏羲的功德 、 功绩 , 其创造发明中所蕴含的民族意识,宗教信仰 ,以及改造蛮荒 、征服自然 、 创造文 明 、推动社会进步等各个方面所特有的人类生产和生活文明现象的总和 ,是整个这一历史阶段人类文明的象征 。

伏羲巳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 , 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确立和选择出来的中华民族血缘和民族关系的象征, 在伏羲身上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作为远古文明的缩影,伏羲文化发祥于距今约 7 0 0 0 —— 9 0 0 0 年前的成纪 一带( 以 天水 为 中心的广大地区), 反映了新石器时代的渔猎文明 。随着伏羲氏族势力的不断增强和部落势力的扩大,伏羲文化不断得到强化和扩散,由成纪沿渭水至黄河流域 ,人关中进中原 ,再向四周辐射 ,继续延伸影响到华北 、 东南地区 , 将文 明成果扩散到整个神州大地 。逐步形成了以炎黄部落为核心, 以伏羲文化为本体的华夏民族 。

一、 从学理和思想高度来认识伏羲文化成为天水城市主题文化的 内在品格这个形成过程时间长跨度大,经历事件多 ,内容丰富,意蕴深刻 。 所以伏羲文化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 ,其基本内涵应该从源头和根本 、创造和革新、人文思想、哲学思想、道德传统、和谐理念、凝聚力、兼容 、和谐等一系列核心文化元素来认识 。因为这些元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长河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 ,成为中华民族人文理念的基本构成 。

1.伏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根本 。

“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按照这一说法,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受到中华民族史前文化的 启蒙影响,这是伏羲文化产生和形成的前提。伏羲文化作为史前文化的 基本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本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提供 了精神资源 。 史籍列太昊伏羲为 三皇之首 , 确认其 为黄帝之前的 民族先祖 。 《白虎通·顺德论》说三皇折合为业,伏羲 、 女娲 、神农是也。从《调易·系辞下传》中有关中国远古文化起源的阐述开始: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 … … 垂衣裳而天下治。此后司马迁《史记 ·伏羲文化是体现人文思想的基石。班固《汉书·律历志》、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梁代 肖绮 拾遗记》、唐司马贞《史记· 索隐》、唐高祖《修六代史诏》和唐太宗《修晋书诏》,一直到茅盾《中国神话研究》,都认为太昊伏羲是中 华民族的文化始祖。人文初祖的概念 ,给我们从人类的演进和文化的产生的本源等多方面留下了研究的根基和坚定的心理依靠 。这为 我们正确保护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沿着历史演进的轨迹 ,确定未来文化发展的策略在价值取向上的理性趋势,更进一步研究伏羲文 化 ,从起源、发展、演进、未来的趋势等方面提供了史实依据和思想指导 。

伏羲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来说 ,既是启蒙 ,又是动力源 。伏羲带领先民改造自然,创造历史,迈向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铸就了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息精神品格。伏羲统一天下部落万国的浩浩业绩 ,其彰显的人格魅力,造就了地势坤 , 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襟怀 ,全局意识、兼容意识 、博大意识、 宽厚襟怀、竞争合作意识等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人文品格 。此后随着历史的进步 ,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长河里 ,在以儒释道为主体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成长的土壤里 ,随着时代的发展 ,在治国理念 、人文精神 、价值观念 、思想品格 、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生生不息 ,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

2 . 伏羲文化是创造和革新的典范 。

伏羲文化是我国远古时代文明初创的杰出代表 ,伏羲文化历来倡导推陈出新 锐意进取 创造发明 伏羲在带领先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克服战胜困难,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之基。在历来史籍中记载的创新很多,有十个方面是最基本的:始作八卦、钻木取火 、 创造书契文字 、 天文历法 、结网渔猎 、发明工具 制作琴乐 变革婚丧习 建立姓氏制度 创立原始崇拜 统一部落万国 这些发明和创新 ,极大地提高了原始生产力 影响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 。从伏羲画八卦 到周文王演周易 到周公制定礼乐 ,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 的出现 ,再到晚清 每个阶段都有创新 继承和发展 尽管内 和形式不同 但创新的传统一直延续 并且从未出现过断层

3 .伏羲 文化是体现人文思 的基石

伏羲身体力行 做网罟 、画八卦 制书契造甲历 去巢穴之居 变茹腥之食 、立礼教以导之 ,造干戈而饰武 ,奠定了中华文明 被尊为人文始祖 伏羲定都宛丘 ,统一华夏部落 整合人力资源 设立九部六佐 谋划组织人事 他以龙作为官位 的名称 自称龙师 ,并注重发挥人的主观潜在优势和主观能动作用,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彰显人的活力 。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记载 太昊 时有龙马负图瑞出于河 因而名官 始以龙纪 曰龙师 《猫史》 太昊伏羲氏以龙纪官 ,百师服 伏羲 因才施用 ,根据氏族成员所长予以任用 ,分别治理氏族事务 ,使得八方有序 。伏羲人本文化的精神实质就是高扬人的主体精神,确立了人在改造自然中的核心地位 ,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 动性 ,鼓励和激发个人潜能 ,通过调动人的能量 ,达到为社会为民族服务 ,进而实现人的价值 ,这是人对人类自身认识的超越 。从总体上把握 ,可以说人本理念是伏羲文化最重要的特征

4 .伏羲文化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本原

伏羲文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画八卦 八卦反映了早期先民对世 界认识和求知的渴望 远古人类趋吉辟凶 借据占卜来预知未来 。伏羲将人类的经验和占卜术结合创制了八卦 《周 ·系辞下传》 记载 伏羲在占卜的过程中 通过广行深察 万物 从中得到启发 一画开天 ,发明创制了八卦 伏羲所画八卦用八个符号分别代表天 、地 、水 、火 、风 、雷 、山 、泽 ,利用八卦 占卜吉凶 希望得到神明的指示 ,正是这种对世界的初步认识把握 ,孕育了中国哲学的萌芽

《太史 序》 羲至 纯厚 作易 也是从道德 品格 学术思想两方面来肯定伏羲的贡献 。伏羲在八卦这一既简单又复杂的抽象符号中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羲用阴阳做基本的元素 用八卦这种特殊语言来 揭示世间万物阴阳变 对立统一的根本规律和法则 ,从而形成伏羲文化最核心最基本的理论 这一理论的要义在于从哲学层面阐释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进程 特别是对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以及传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 提供了理论依据 成为中国乃至东方文化 的重要特征 ,了理论依据 成为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重要特征 ,也为 易经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 .伏羲文化是和谐理念 基拙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 、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 、思维方式 行为规范 社会风尚为体 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 价值追求

是伏羲文化 的基本理念 伏羲在创立八卦中体现了以阴阳和谐为核心的和谐理念 。八卦阴阳和谐的含义是 万物都包含着阴阳 ,阴阳互相作用而够成是宇宙万物 的本质和生存的基础 这一思想具体展现为天人合一的和谐思 阴阳和谐的基本原则 是倡导不同事物之间兼容并包 融会变 倡导对立均衡 、合作统一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伏羲创立的原始制度中有许多充满和谐思想 的伟大成就 奠定 了人类和谐发展的基本伦常理念 如创立婚姻制度 正姓氏 制作礼乐 ,创立 图腾崇拜 ,立九部 设六佐 构建完整 的政治制度 推动了 社会分工 逐步建立了文明有序 安定和谐的了社会分工 ,逐步建立了文明有序 安定和谐的期 ,儒 、道 阴阳各派思想家 就是沿着伏羲 氏的思维路径 分别从不同的思想层面表达了对和谐理念 的执着追求 孔子 庄子 老子等古代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和谐法 ,强调人类应该顺应自然 尊重自然 、与自然保持和谐 ,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6.伏羲 文化是传统道德形成的依据

伏羲文化一开始就把道和德紧紧结合在一起 ,伏羲以木德王 ,制礼以教化天下 ,是他开创文明时代的杰出 贡献 上古男女无别 太昊始制嫁时代的杰出贡献 上古男女无别 ,太昊始制嫁本 ,而民使不渎 确定了 基本 的婚姻礼制 以规范社会行为 使人保持德行 与天道合一 在我国古代的内在精神 是维护宗法制度 、等级制度及相应的 伦理关系 祭祀 、婚丧嫁娶 朝聘 、会盟等等方面的礼仪都是礼 的外在形式 。我国传统文化认为,既是社会制度 又是人们行为的 道德规 范和标准 礼也 此成为 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一门沟通艺术 ,通过礼来沟通 、协调 、对话,礼逐渐成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中所公认的 伦理 规范 应当说伏羲文化的婚姻礼制 ,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作为这种文化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周朝的德治礼治 ,儒家的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都成为 我国各代治国理念的依据

7 .伏羲文化是形成凝聚力的核心

是伏羲氏族的形象 ,也是氏族力量的代表和象征 ,伏羲氏最显著的标志是图腾徽号 这是伏羲氏族的形象 ,也是氏族力量的代表和象征,是伏羲氏 族敬仰的保 护神和民族凝 聚力 象征。帝王世 纪》 太昊包牺氏 风姓也 蛇身人首 《拾遗记 · 一》 载伏羲长头修目 龟齿龙唇 眉有白毫 须垂委地 此意在表明龙是伏羲的图腾 龙图腾 的形成 象征了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汇聚和文化的奠基 自伏羲而下的炎帝、神农 、句芒 、共工 、祝融 、轩辕黄帝等远古文化英雄都继承了 从而龙成 民族最伟大的 形象和标 对一个民族来说社会成员之间的凝聚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 伏羲龙图腾以信仰为纽带 ,超越了地域 、种族 时间的限制 产生出的巨大思想统摄性 ,以及无形的文化凝聚力 ,通过人们心理上的 感情上的拥戴 行为上的遵守 ,将整个民族的感情 、意志凝成一个牢固的整体 这正是我 国多民族能够融合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8 .伏羲文化是兼容和合精神的本色

兼容精神是伏羲文化的重要元素 龙图腾就是伏羲文化兼容本色的体现 综合的基础是兼容 ,龙集鳄头、蛇身 、鹰爪 、鱼鳞 虎眼 、鹿角于一体, 表现了中华民族史前文化的兼容风格 。后来经过各种学说和流派的改进和 发展 ,龙的造型愈加多样化 ,社会功能愈来愈复杂 ,精神内涵也愈来愈深厚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龙文化 虽然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可能良莠不齐 但这种龙文化的兼容心理 、思维方式所创造的独特形态一直传承和保持 所以兼容和综合是伏羲文化的总体精神 也是中国文化的原创精神

二、 伏羲文化作为城市主题文化的现实依据

以上是从学理和思想的高度来认识伏羲文化作为天水城市主题文化的内在品格 我们还需要从现实的依据方面做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在历史遗存方面 ,天水具有独一无二的伏羲文化优势资源,并且一直传承至今

1 位于天水市秦安县境内大地湾遗址 ,是伏羲文化存在和传承 的最好 例证 距今 8 0 0 0 8 0 0 比最早的西安半坡遗址还要早 1 0 0 0 年显示 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中独树一帜的重要地位

2 天水市麦积区的卦台山,是传说中伏羲推演八卦的地方 以此揭示宇宙规律 卦成为伏羲文化的精髓 ,经过古代圣贤和历代学者的推陈出新 ,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是中 国哲学的基础

3 天水伏羲庙 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 、保存最完整的 纪念伏羲 明代建筑群 1 9 6 3 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 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伏羲庙址位 天水市秦州 区西关伏羲路 卦台山的古建筑被破坏无遗 而天水伏羲庙的主要建筑 、塑像和其他文物 由于天水市文化部门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基本保存完好 对于研究我国远古历史 探讨明代建筑艺术 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风情等 ,有着相当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 。地方民俗风情等 有着相当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 。为三皇应为伏羲 、神农 、轩辕 ;清代时天水城设置有伏羲 从历代史料记载到现实遗存,可以肯定地是 伏羲在中国历史上 的崇高地位始终没有动摇过 从人文初祖 文明筆启 一画开天 、开天明道 、开物成务 继天立极、 与天地准这些 对伏羲 的颂词就可以看出伏羲在历代国人心目中 的地位和影响。

其次 ,从精神文化层面来说 ,伏羲已经作为一种精神象征 牢牢的根植于广大天水市民的意识 当中 天水民间相传 伏羲既为人文始祖, 那他就肯定是无所不能 、无所不通的 ,所以一遇到什么事情 就想着找伏羲商量求教。市民把伏羲庙叫人宗庙 ,伏羲尊称为人宗爷,已经成了市民的心理依靠 即使有自然灾 也因为有人宗爷的祜佑 ,市民并不感到恐惧

农历正月十六是伏羲的诞辰 因而也是祭奠伏羲最隆重的 一天 民在 这一天再怎么忙也要去朝人宗庙 提前三天巳经开始唱大戏 这一天是正会 广大市民这一天赶庙会 唱戏 烧香 、磕头 施舍 在心里把许多话告诉伏羲 ,以求从他那里获得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有特色 就是求伏羲 医病 伏羲庙院内原有八八六十四棵柏树 ,据说是伏 羲按八卦的演化序列排列的 ,老人们认为 这些树 ,每 一棵都能懂凡人之言 ,都能解伏羲 之意 。人们按照天干地支的循环规律来算 ,每一年都要推选出一棵柏树 让它在庙院内值班,轮流到值班的树 ,便是神树 也就是伏羲 代表 。正月十六这天 ,前来赶庙会的部分人 ,还带来用红纸剪的纸人 ,有的剪得很精致 就连面部的五官七窍都维妙维 肖地剪出来 。到了伏羲庙 ,就把这红纸人贴在 值班的神树身上 ,然后自己在过去的一年里,身体哪个部位闹过病 ,或不舒服 ,就用点燃的香头 (或者用点着的艾草绳头 )去烧红纸人的那个部位,一定要烧一个洞才算,头疼烧头 脚疼烧脚 ,只要把红纸人贴在值班树上烧了 ,千灾百祸都可以免除。因此 ,正月十六日一过 ,伏羲庙院子里柏树身上 棵棵都贴满了红纸人,风一吹哗哗哗地直响 ,就好象会在新的一年保佑人们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发出的笑声一样 。伏羲文化的符号已经植人到建筑文化等方面。在天水的城区建筑 大凡是庙宇一般都有龙凤图腾 但也有十分严格的讲究 ,不能随便使用 在西关古城区至今有按照九宫八卦排列的宅院 ,八卦图、太极图在建筑中更是随处可见,形成了具有伏羲文化特色的建筑群落 。此外 ,近年来,在许多现代建筑如广场等大型休闲建筑的设计中,伏羲文化的元素也在逐年增多

伏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研究近年来也成果丰硕 ,先后编辑出版了《伏羲文化》、《天水历史文化丛书》、《羲皇颂》、《伏羲庙志》 等书籍 ,《伏羲文化研究》 等刊物专门进行伏羲文化研究。《天水行政学院学报》设专栏进行宣传 、研究 ,天水的伏羲文化研究在 内外 经产 生了极 大影响为伏羲文化的传播产生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 从政府层面来讲 采取了弘杨伏羲文化的诸多举措

在对伏羲文化的认同、研究、开发上 各级政府的认识正在深化 2 0 0 2 年原甘肃省 书记宋照 肃批 羲女 的传说在甘肃 可考虑搞个文化标志城 同年1 0月底 省委专门召开了书记办公会和常委会 就天水建设伏羲文化 园统一了认识。 在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下 甘肃省建设文化大省 重点开发的文化资源之一就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根文化资源。作为羲皇故里的天水,首先要开 发的就是伏羲文化资源 2 0 0 3的天水 首先要开发的就是伏羲文化资源。2 0 0 3年初,经过多方论证,在天水市卦台山建设以伏羲文化为主线的华夏文化纽带工程中华文化始祖园

近年来 ,天水市政府在伏羲文化的宣传和建设上也做了大里的工作。迄今已连续举办伏義设上也做了大里的工作。 迄今已连续举办伏義品交易会, 既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 又为伏羲文化的传播做出了 贡献。制定《天水市历史文化文化的名城保护规划》和《天水市历史文化规划暨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先后投资两千规划暨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先后投资两千修了伏羲庙门前的戏楼,使伏羲庙门前的环境有了很大变化,在去年的伏羲文化旅游节上,又正式挂匾伏羲城,恢复了历史原来的称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从基本内涵、天水市民的文化心理认同度,还是政府不断培育发展的诸多举措,伏羲文化作为天水城市主题文化都具有优越性和可行性 ,以伏羲文化作为天水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中华始祖城,这应该成为当前天水城市发展的中心命题

上一篇如何给城市一个精确的定位策划
下一篇3.城市文域旅游的主题文化战略定位--芮城全域旅游研讨会发言
一个辉煌并被人赞叹的城市,
必定张扬着城市主题文化品牌的光辉。
纵观世界著名城市,其形成与发展过程符合高等级城市的普遍规律,同时每个城市又具有其自身的发展个性。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主导地位突出、辐射力涵盖全球的城市主题文化,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其独特的城市主题文化奠定了他们在世界城市舞台上的地位。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最科学的方法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保证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先导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的思想源头
纵观世界名牌城市的建立,无不依据城市营造的规律,及时把握住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市场结构的等等方面诸种有利的条件,建构起他们的时装城、电影城、音乐城、绘画与雕塑城、商业城、科学城、体育城……,甚至还有赌城这样十分专业化的城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核心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灵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创新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理论先导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避免城市病的爆发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有差异化发展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高端谋划城市的新思想
顶层设计策略的新举措
城市领导工作的新能力
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机制
特色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世界名城建设的新体系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实施城市主题文化战略定位
确立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目标
加速城市主题文化功能培育
整合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
塑造城市主题文化形象品牌
用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统领城市发展建设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谋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规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建设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管理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营销城市
国家发改委
国家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中国网
凤凰网
中国城市建设网
中国古镇保护网
中国规划网
中国城市战略网
扬帆奥运
  友情链接: 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网 中国市长协会 中国城市文化网

版权所有  © 北京付宝华城市主题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南三环东路 27号 芳群公寓 A座  京公网安备110106006171号 
电话:010-8767 3832 邮编:100078  京ICP备14045311号-1

网站共有 50518919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