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主题文化之美学原理

20084月发表于《美与时代、城市
什么是美的城市?城市如何建设才算是美丽?一座城市的美感从何而来?为何我们城市的发展总是在寻求美而又破坏美中徘徊?这一系列的话题曾经困扰了城市建设者几个世纪,甚至是几千年!
现在的中国已经走上了二十一世纪的舞台,我们的城市曾经是一座座思想的结晶;是先人们的遗存与现代者开发的心血;是无数人劳作与憩息的家园;是辉煌与低劣的角斗场;是让我们魂牵梦萦的精神殿堂;是改变了无数生态,凝聚了无数伟大,承载了无数叹息的艺术品,是我们可以传诸于后世的永恒生命体验。那么我们以什么来奉献给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园?
答案只有一个,是美丽!城市因伟大而美丽还是城市因美丽而伟大。雄伟的古罗马角斗场、旖旎的威尼斯水乡、浪漫的塞纳河咖啡馆、苍凉的雅典卫城。一座座辉煌的建筑,一个个城市的辉煌。城市的美丽是永载史册的诗歌,是后人凭吊中对先辈英灵的敬仰。
我们只有一个机会留下这一代人的足迹,我们只有一个机会让我们的城市成为我们的生命纪念。热情的歌颂和辛勤的劳作其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的城市更美。
什么是美学?研究美丽的学科。什么是城市主题文化学?让城市焕发光彩的学科。城市主题文化的美学,就是通过城市主题文化让我们的城市美丽而焕发光彩,让我们的城市成熟而不失质朴、现代而古韵犹存。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的美容术、是城市美丽建设的教科书。
构建城市主题文化美学,就是用美学的观点发扬城市主题文化,用城市主题文化演绎现代的城市美学。
我们曾经经历过亚里士多德的哲理之美、目睹过维特鲁维的建筑之美、临摹过达·芬奇的艺术之美。现在我们的城市将迎来自己的永恒之美。
西方的美学研究已经持续了几千年,中国的美学探讨即使是在近代也走过了一个完整的世纪,在新世纪的开篇为一座座城市不再变得丑陋和同一张脸,不再经历庸脂俗粉的装扮,我们必须用城市主题文化的美学构建,来捍卫我们城市的高贵和美丽。
(一)城市主题文化之美学原理
美是一门高贵的学问,是一种对灵魂的探讨,我们对美学的构建也必然是通过对巨人的研究和继承开始的。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早在和孔子同一时期的他就对美学作出了最基本的阐释,即认为美应当符合两个概念:一是各部分排列要适当;二是要有一定的大小、规模。也就是必须具有整体感和可观感。更重要的是指内部各部分的协调整合,以至于挪动或删节掉任何一部分都会使整体松裂和脱节。
维特鲁维是西方建筑学之父,在他的《建筑十书》中同样对美学,而不仅仅是建筑学作了研究。“任何美的东西都不只是需要那些部分有一定方式的排列,同时还必须有一定的度量,因为美是由度量和秩序组成的”
城市主题文化的美学,就是要把城市营造成一座统一的整体,用城市主题文化的美学观点,对城市的各个建设形态和设施进行新的排列组合,建立在精确度量和计算之上的整合加工,让城市的建筑成为一个合理、有序,各部分间不可分拆和割裂的有机整体,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完善为一件艺术品。
城市主题文化的美学基础,首先是对城市的所有组成部分进行解构。把城市的自然环境、建筑特色、历史文化进行系统学分析,得出一个个组成城市的必要部分和单体项目。再对这些单体部分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一个数学和系统学层面上的结构体系,对这一体系进行重新的计算之后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数量对比关系。这些关系就行成了城市主题文化美学的结构基础。
我们知道,按照西方的现代科学理论。数学是几乎一切学科的理论基础,所以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量化的。我们对美学的构建也同样如此,在得到了上面的一系列基础数据之后,就是深入构建阶段。这时候就需要对一个城市的主题方向进行确立,通过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和管理学的综合运用,确立出一个城市的主题文化。通过这一主题文化我们就可以对它的整体城市美学思维有一个概念性把握。城市的结构个体具有了重新组合的可能,下面就是研究对各部分的组成策略的比例结构。通过数学中统筹学的原理,结合现实的实践因素,重新划定各部分之间的比例,通过各部分的比例划定整体的数量关系,建立起新的城市审美系统。
这时的城市经过城市主题文化的美学重构,已经不再是一个松散的拼凑,而是像一篇乐章那样,起承转合、错落有致。给人以视觉审美和精神审美的双重愉悦。城市主题文化美学的第一部分构建完成。
在经过城市对城市主题文化的第一部分运行之后,城市的视觉识别系统,规划系统,建筑系统,形象、文化、品牌等各大系统的视觉部分基本实现。下一步是在初步运营中实现其他系统得深度整合。我们知道审美逻辑并不是简单的一维单向性的,同时还体现在审美的双向互动。这时就需要在其他部分系统的运作中加入精神审美的因素创造性的改变城市的心理审美习惯。给人建立起一种心理认同。这时的城市主题文化美学构成了第二个阶段。
最后是城市主题文化美学的第三层面,城市主题文化美学的双向回归,这个阶段是把双向性体验向单向性体验的统一。在双向性之后,人的互动意识增加,产生了对传统的城市主题文化美学的解构性破坏和审美补充。城市的美不仅仅停留在视觉中、精神上,还体现在市民和游客的反向作用,即人对城市主题文化的自发到自觉的认同与遵守,城市主题文化的美学成为了这个城市中所有人的一种自觉生命体验和生存状态。就像到维也纳,你一定会想去学小提琴;就像到佛罗伦萨,你一定想临摹文艺复兴的画作一样。这时的城市主题文化美学,与城市本身的主题融为一体不分轩轾。人重新成为城市的中心,这时的城市主题文化是人为的、终级的灵魂体验,是一种传统而又创新的相互认知。
至此,一个城市的主题文化美学构建完毕。城市建立在这种具有美学基础的主题文化上,拥有极强的自我修正性和自我完善性。可以实现永恒的美学体验。
为了实现现代城市主题文化的美学构建,我们采用了发轫于西方的现代美学理论,把数学、哲学和美学统一起来,在对具体数量格局的重构上又实现了创新。下面就将对城市主题文化美学的构建方法做一些细致的分项介绍。
(二)、城市主题文化美学的黄金分割原则
在城市主题文化本身的构建中,有些城市的研究者可能会遇到一些误区和疑问:是不是我们的城市一旦实施主题文化,就要实行“大一统”,把城市主题文化作为“唯一”来发展,是不是一旦实现城市主题文化,就是其他产业和文化的终结,把城市变成简单而单一的产业工厂。
对于这种回答,我们会说:“不是的!”这是对城市主题文化的一种误解,是把城市主题文化等同于城市单一化,是把城市主题文化作为一种简单城市发展逻辑来看。事实上,城市主题文化的构建是多学科的统一,是对原有产业的梳理和重构,是实现一专多强,一元与多元相统一的完善哲学体系。同样城市主题文化美学也是对城市原有分部的整合,是实现城市主题文化产业系统和原有非主题系统的比例完美结合。而在实践操作中这个比例就是——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西方近代数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第一次用计算的方式解释了美的现象,进而成为现代美学、建筑学、构图学等学科的规则基础。黄金分割是一个数学比例,大致是主要部分应占整体的比例为0.618(无限小数的近似值)。这一比例是自然界天然形成的,在动植物和天体自然中广泛存在。同时又被人类在建筑、绘画等方面广泛应用。因为只有这一比例的艺术是最美的。
现在,我们作为城市主题文化美学的基础研究,这一原则也同样成为我们的首选。城市主题文化美学首先是从宏观来确立这一黄金比例的应用。在我们主题文化的构建过程中,主题的产业不是独立和排他的,而是主题产业与非主题产业的完美融合,主题产业保持在一定的控制地位,实现主题与非主题的和谐发展。把非主题作为主题产业的有益补充。在这里,城市主题文化的主题产业在一个城市中所有产业总合的比重,就应该构建到接近于黄金分割。这种城市产业的构建,会从心理认知上给人一种美感,产生心灵的共鸣。
在宏观之外,黄金分割在城市主题文化美学中的作用还表现在,一些微观层面的应用。如城市主题文化规划学,在通过城市主题文化美学对城市规划进行梳理性调整时,我们力求保证黄金分割理论的完美体现:城市的主要干道的黄金分割处,建设能体现城市主题文化的雕塑或广场;在市内的整体布局上能体现城市主题文化的酒店、商场等设施尽可能的居于城市分界线的黄金分割点上。
当然数学毕竟不是艺术,艺术的美在于拥有规则而又不拘泥于规则,黄金分割点原则的应用也必然应当同城市的原有实际相结合,形成曲线的美。这也是我们的下一个议点——城市的樊篱与创新。
(三)、城市主题文化美学的历史与现实统一原则
平遥古城、同里古城、周庄古镇、丽江古城这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这四座古城现在都已被列入联合国文化遗产名录。是古代中国的骄傲和现代中国的国宝。其美丽不言而喻。小桥流水、烟外人家,悠扬的马队驼铃,苍凉的客栈青灯,一个个身影从远古走向现代,又从现代走向未来。
曼哈顿下区、巴黎香榭里舍、香港中环。挺拔高耸的建筑与闪烁的霓虹,构成了现在大都市的辉煌与迷离。都市之美在于高楼大厦间的灯火辉煌。所以都市的夜色总是最美的。从华灯初上到晨曦微露一座座城市吸引着多少灵魂彻夜无眠。
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城市的身影何去何从?是回归古老还是开创时代?为此我们说,适合城市的就是最美好的。无论是单纯的回归还是放弃历史的开创都是有害的。城市主题文化美学体系正是对这一领域的最好构建。
用城市主题文化的观点构建起的城市发展战略,是对城市本身风貌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对城市特色产业的高度提炼。由此产生的城市整体审美情趣必然是对这一城市的最美好方面完整的反映。城市的建立与崛起随着她走过的发展历程必将会在城市本体上留下众多的遗存,而这种长时间的建设习惯会提炼出一种城市的主题文化。也就是说每一个城市事实上是具有属于自己的发展逻辑的。城市主题文化就是对这种逻辑的发掘和升华。但是,按照美学的基本原则,一种美的风格形成必然是由形成规范开始的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同时,形式化的规则本身又是艺术的毁灭者,因为艺术一旦拘泥于规则,就只能成为一件产品而不是艺术品。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城市中出现“千城一面”和“千城一化”的根本原因。我们的城市陷入了一种建设的困境,要么照搬西方一股脑的建国际化大都市,起高楼建广场,浑然不知西方也正在反对这种观念;要么就一味的复古,全国上下遍布假古董,却不知古典文化是一种历史积淀,岂是一日之功。
城市主题文化美学就是在尊重城市自身发展逻辑的基础上,突破城市本身的樊篱。使每座城市都成为遵守审美规则的典范,同时又是这一审美资源的开拓者和创造者。使每一座城市都保持审美情趣和审美逻辑,实现古典审美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统一。
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新城、老城间的功能转化,古典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来实现新兴建筑的古典主义风格回归和城市整体风貌的统一。用城市主题文化作为主干,用城市主题文化美学作为枝叶,辅以城市主题文化规划系统和城市主题文化硬件系统,把城市整体的特色形制做渐进式的修改和调整,让城市的古典特色在保留古韵的基础上完成新的视觉功能,让城市的新建筑实现整体风貌的统一。确保城市的审美意蕴于城市的统一之中,真正让我们的城市每一座建筑都成为艺术品。
(四)、城市主题文化美学的质朴化原则
中国的禅宗哲学曾经有三重境界说:“初入道,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继而学,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后有得,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这种思维逻辑正好符合了西方的审美习惯和现代的美学最高原则——简单质朴的审美回归。
在城市发展的初期,一定是因为某个需求或资源而生,这一时期的城市是质朴而单纯的,城市的审美情趣还只是简单;之后城市发展壮大之后就具有了多样性的选择可能,开始复杂起来,各种发展方向纷繁复杂,城市也就失去了独立发展方向和主题;最后是城市的一种回归,在城市经历了无数的失败之后,只能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个时候的城市就是主题文化时代的城市。
其实美并不是纷繁复杂、也不是光怪陆离。而是一种化繁为简,大道无形的审美体验。而我们现代的城市,却总是在不遗余力的打扮自己,好像少涂些庸脂俗粉就无法见人,就没有魅力。而事实上,真正的城市建设应该是唯理性的,城市不是杂货铺的货架,有什么放什么,城市应该保持自己的审美形态,追求自己的审美回归。
城市主题文化美学,就是在城市主题文化的构建基础上对城市进行大道至简的美学构建。首先寻求到一个城市的主题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对原有发展方向和主题文化发展方向进行对比后,计算出原有生态方向的误区,对城市不必要的部分进行删节,对城市的主题进行扩大和重构。
城市的美学回归方向可以是一元的,同时也可以是多元的。对于综合性主题文化的城市,我们对其进行多主题的有效整合,实现整个主题方向的协调。完成后,城市的整体发展是围绕主题的线性思维,城市不再是贪多求全的杂货铺而是一个个充满特色的专业小店。城市的建筑、产业、规划都是趋于质朴化原则,给人清晰明朗的视觉冲击。
这时的城市才拥有了美丽,创造了美丽,又永恒了美丽。
上一篇付宝华院长在“2014·北京市科协综合性论坛”上的演讲报告:“北京首都飞地”战略构想,引爆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
下一篇努力创建中国城市主题文化新辉煌
一个辉煌并被人赞叹的城市,
必定张扬着城市主题文化品牌的光辉。
纵观世界著名城市,其形成与发展过程符合高等级城市的普遍规律,同时每个城市又具有其自身的发展个性。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主导地位突出、辐射力涵盖全球的城市主题文化,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其独特的城市主题文化奠定了他们在世界城市舞台上的地位。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最科学的方法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保证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先导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的思想源头
纵观世界名牌城市的建立,无不依据城市营造的规律,及时把握住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市场结构的等等方面诸种有利的条件,建构起他们的时装城、电影城、音乐城、绘画与雕塑城、商业城、科学城、体育城……,甚至还有赌城这样十分专业化的城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核心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灵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创新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理论先导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避免城市病的爆发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有差异化发展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高端谋划城市的新思想
顶层设计策略的新举措
城市领导工作的新能力
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机制
特色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世界名城建设的新体系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实施城市主题文化战略定位
确立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目标
加速城市主题文化功能培育
整合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
塑造城市主题文化形象品牌
用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统领城市发展建设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谋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规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建设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管理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营销城市
国家发改委
国家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中国网
凤凰网
中国城市建设网
中国古镇保护网
中国规划网
中国城市战略网
扬帆奥运
  友情链接: 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网 中国市长协会 中国城市文化网

版权所有  © 北京付宝华城市主题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南三环东路 27号 芳群公寓 A座  京公网安备110106006171号 
电话:010-8767 3832 邮编:100078  京ICP备14045311号-1

网站共有 50519282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