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节、电影之都洛杉矶

城市主题文化导言


洛杉矶城市的主题文化为"艺术梦幻"城市主题文化。艺术家们的艺术梦幻,成了这个城市的无限资源,世界人们的梦想,成了好莱坞无烟工厂的巨大市场,城市每个人都围绕这个"艺术梦幻"主题而积极工作着。一部《泰坦尼克号》给好莱坞带来了20多亿美元收入;一个迪斯尼动画公司,一年就给洛杉矶带来103亿美元,整个迪斯尼主题一年可创造229亿美元,品牌价值170亿美元,市值736亿美元。好莱坞的电影业一年就给洛杉矶带来600亿美元,好莱坞在华尔街的市值已达到5000亿美元。这就是洛杉矶"艺术梦幻"主题文化的魅力。


城市主题文化背景


洛杉矶濒临浩瀚的太平洋东侧的圣佩德罗湾和圣莫尼卡湾沿岸,背靠莽莽的圣加布里埃尔山,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大市区包括洛杉矶县和奥兰治、文图拉两县的一部分,以及贝弗利希尔斯、帕萨迪纳、长滩等80余个大小城镇,总面积10567平方公里。城市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开阔盆地中,除局部为丘陵外,地面平坦,平均海拨84米,最高点埃尔西峰高1549米。一年四季阳光明媚,干燥少雨,气候温和宜人,平均气温12度左右,1月平均气温13.7℃,7月23.4℃。年降水量仅357毫米,以冬雨为主。


洛杉矶是美国第三大都市,位于充满阳光的西海岸。好莱坞是妇孺皆知的电影王国,迪斯尼乐园更是全球闻名的游乐园地。加州蜜橘堆积如山,而中国城则充满中国传统气氛。洛杉矶就是因为好莱坞的存在而名扬全球,洛杉矶的城市主题文化就是因为好莱坞的电影业才成为世界电影之都,所以说好莱坞的高度就代表着洛杉矶的高度,代表着洛杉矶城市主题文化的彰显与极致。


一、城市主题文化起源与演进


好莱坞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郊区,美国著名的电影生产基地。1886年,房地产商哈维·维尔克特斯在洛杉矶郊区买下了一块地,他的夫人将苏格兰运来的大批冬青树栽在这里,就有了好莱坞这个名字。


1907年,导演弗朗西斯·伯格斯带领他的摄制组来到洛杉矶,拍摄《基督山伯爵》。他们发现,这里明媚的自然风光、充足的光线和适宜的气候是拍摄电影的天然场所。从1909年开始,著名的制片人格里菲斯在好莱坞以天然背景拍摄了好几部影片。


这个摄制组一个给称为长青树的好莱坞带来幸运。当时,美国电影的中心在东部,纽约是大本营。从此以后,许多电影公司纷纷来这里拍片,开始了美国电影业移师好莱坞的大转移。


1912年起,许多电影公司在好莱坞落户,著名的电影公司有:米高梅公司(Metro Goldwyn Mayer,简称MGM)、派拉蒙公司(Paramount)、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20thCenturyFox)、华纳兄弟公司(WarnerBrothers)、雷电华公司(Radio Keith Orpheum,简称RKO)、环球公司(Universal)、联美公司(UnitedArtists)、哥伦比亚公司(ColumbiaPictures)。


好莱坞街道的路面上刻有很多明星的名字,以及这些明星们曾有过的梦想。好莱坞的商业团体从1950年起开始为这些明星建立此名人堂。现在,这个地方已做宣传之用,出新片或新专辑的明星们都会在这举行宣传活动。这里是好莱坞的象征,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往。


好莱坞被称为世界梦幻工厂。好莱坞生产的影片不仅满足美国电影市场的需要,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不仅输出了美国的文化,更为好莱坞投资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几十年来,好莱坞拍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电影。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拍的《乱世佳人》《公民凯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拍的《卡萨布兰卡》、五十年代的《教父》、七八十年代的《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星球大战》、九十年代的《辛德勒名单》《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和《泰坦尼克号》。


人们可以说出很多好莱坞的成功秘诀,但人们发现,好莱坞作为电影之都成功的核心就是提升和整合了这些特有的资源和要素,并且把文化的力量加以延伸,打造名人体制,明星制在好莱坞的成功,给其他大众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也给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指明了方向。


二城市主题文化极致


好莱坞电影是一种文化与产业的结合,而把电影做成产业,做成大产业、强产业则其主导就是将市场营销理论支点放在;文化立意上。


衡量一种文化能否成为产业文化,有两个标准,一是文化的生存活力,一是文化的生命张力。好莱坞的娱乐文化不仅有着顽强鲜活的生存力度,而且有着广阔持久的市场空间。建立在商业性与艺术性矛盾统一基础上的、具有非凡的生存活力与生命张力的社会文化,其产业文化,才有可能焕发出博大久远的青春力量,并生产出深深烙印有其文化风骨及特质的品牌产品。当人们意识到电影已经成为商品的时候,我们才认识到好莱坞在世界影视潮流的主导地位。


好莱坞对商业电影最伟大的理解和贡献,是好莱坞将电影商业与电影艺术的完美统一,将电影工业与艺术个性的深层次拓展,这样,商业性与艺术性成为好莱坞展翼飞翔的两只强有力的不可分割的翅膀:电影不是简单的商品形象,而今的电影是高度艺术化和高度商品化的结合体,它的特质决定它的产业链的形成一定是被市场和文化所左右,它势必在形成一种强势文化产业的同时,才可以拥有强大的市场。


因为生产上的商业性,因为产品定位上的娱乐性,因为产业理论构架上的商业与艺术的统一协调性,更因为体制环境的宽松性和文化生命上的扩张性,好莱坞的电影生产,自然地自始自终地,走向了品牌生产的道路。因文化内涵的扩张而拓开了商业娱乐及电影品牌的广阔市场。


好莱坞对电影文化及其产业的充分认识,是好莱坞不仅生产电影更是生产品牌的必然依存,也是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借势的市场营销理论支点。众所周知,好莱坞一般的电影操作模式,是大资金投入、大网络回收并充分利用社会高科技,以获取最大市场利润。这种大制作、大投入、营销大于影片方式的目的就是为了品牌营销。甚至可以说,好莱坞电影生产的一切手段和模式,其最终经济目的,都是为了品牌营销,是为了生产出世界上无可匹敌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电影品牌。


好莱坞在发展中极力彰显文化的特色,好莱坞的大标志一个字的高度就达13.7米,是洛杉矶有名的建筑物,经常可以在电影电视上看到它的身影。原来这是为发展好莱坞地区而修建的。


派拉蒙电影公司所拥有的这个好莱坞仅存的片场位于Melrose大街上。由于片场并不大,所以采取步行参观的方式。通过导游的介绍,你可以看到很多电影里曾看到过的背景装置,例如电影(ForestJump)中的长椅子。这里到处贴有公司摩下明星的照片,以及他们的电影学术办会奖以及艾美奖。如果你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目睹明星们拍片的场面。


好莱坞年终收入票房业绩耀人眼。美国经济不景气,除了仰赖"火车头工业"--房地产业撑住半边天之外,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也贡献良多。去年好莱坞十大电影公司的美国国内票房总收入85.5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12.8%,成绩耀眼。


据美国媒体报道,摊开好莱坞十大电影公司去年的成绩单,新力电影公司以15.6亿美元夺得第一名,占国内票房收入的17.1%。其中《蜘蛛人》更以4.37亿美元拿下去年的票房总冠军。此外,包括《黑衣人II》在内的5部电影的票房收入都破亿元大关,难怪新力电影公司从2001年的排名第六跃升为去年的冠军。


博伟电影公司排名第二,票房总收入11.8亿美元,市场占有率13%。最卖座的影片为梅尔吉普森主演的《灵异现象》,票房收入2.276亿美元。


而2005年排名第一的华纳电影公司,去年则退居第三,票房总收入10.7亿美元,市场占有率11.8%。最卖座电影为《哈利·波特Ⅱ消失的密室》,票房收入2.474亿美元。


纵观洛杉矶的历史,我们可以宣称它是引领世界潮流的世界名城,它具有主题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在21世纪的今天它完全具备城市抗衡能力和超越力量。它的城市主题文化的裂变产生的经济价值是一切数字难以估量的。


好莱坞不是比较强大,而是十分强大。如果把加州当成一个国家来看的话,他的国民生产总值可以在世界上排第六。


1996年美国电影总产值高达600亿美元,电影业已成为美国仅次于航空航天业的第二大经济支柱产业,以美国电影帝国--好莱坞的综合实力,中国每年进口20部外国分帐影片,实际上十之八九都取自好莱坞。


好莱坞影视产品的出口创收占美国出口业的第二位,仅次于高科技行业而超过军火和农业。美国的电影业及其附属产品每年获利接近300亿美元,几乎等于朝鲜和越南两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如此厚利岂肯随意放弃?于是它就来了个君子爱财,取之有术。由此引发了好莱坞的新变化,构建了好莱坞的新格局。


被列入1999年十大最高票房收入影片之一的《布莱尔女巫》,令批评家和主流电影人士瞠目结舌,他们开始对独立制片另眼相看。这是一部赚大钱的小制作,成本仅40万美元,赢利竟达1.4亿,利市350倍!


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电影在各国各地区似乎衰败之势难以逆转。但是,从欧洲乃至世界的角度来看,好莱坞或者准好莱坞电影在主流电影院的统治地位日益巩固。据统计,美国电影在西欧各国几乎占据了80%的电影市场,其余20%的份额则由所在国电影和微不足道的非欧洲国家电影占有。


三、城市主题文化裂变


电影品牌收获大利的关键:相关商品开发。


一般而言,明星品牌作为一种品牌主体,是一种可以长期挖掘、使用和排放的无形资产,而影片品牌则以一定时期内的票房价值体现出来,因此,后电影产品开发则成为电影品牌运营的核心,事实上也是电影品牌收获大利的关键,它已经完全属于品牌经营管理范畴了。


相关商品开发就是一种品牌开发、延伸和衍生。据悉,美国电影工业的总收益,20%来自于银幕营销,80%来自于非银幕营销即后电影产品开发。后电影产品开发有两种相互联系的形式,一是影片本身的"时间窗"方式,一是与影片有关的其它商品开发方式。


17年前的3部《星球大战》,票房总收入不过10亿美元,而相关商品开发收入至今已有40亿美元之巨。《泰坦尼克号》光画册就是20多种,船模、扑克、T恤衫等,不计其数。随《怪物奇兵》的上映而推出的后电影商品从篮球到茶杯,共3000多种,且畅销不衰。迪斯尼公司将过去几十年里出品的影片制成影像带出售,仅此一项每年即可收入1·7亿美元。至今《狮子王》的相关产品收入,已超过它的票房总收入(7·5亿美元),成为迪斯尼又一拳头产品。与米老鼠有关的产品以一年1亿美元利润计算,它对迪斯尼公司真可谓功高盖世。


加上其它诸如拍卖、产品授权、多媒体开发等形式的综合利用,说后电影产品开发是品牌经营的核心,真是当之无愧。据统计,1994年美国好莱坞电影票房总收不足50亿,而同年的后电影产品总收高达70亿美元,大大高于票房收入。


纵观电影品牌价值,不由得思考这个问题:难怪美国民众这么看重电影产业?难怪电影业能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这是一个市场需求和市场创造的循环环节。也归功于影视文化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经济链条的良性循环。


正是有了这些对电影产业的深层次的开发和延伸,才有了今天好莱坞朝气蓬勃的,电影之都的繁荣。众多的相关产业链条的出现,大量的与电影相关的硬件设施的建造,成就了今天好莱坞电影产业的最大特色,也成为洛杉矶城市主题文化的裂变与辉煌。


环球影城


是世界上最大的摄影棚,其中有人工瀑布,人工湖,拍摄电影用的各种道具布景、服装等等。这个摄影棚对外开放,只需购买参观券就能入内亲眼欣赏电影的情形。


莫维兰蜡像馆


馆中有著名影星的蜡像,和若干著名电影镜头的模型。


比华利山庄


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好莱坞西侧的高级住宅区。著名影星、名道演及富豪在那里都拥有自己的住宅或别墅。


迪斯尼乐园


全球闻名的迪斯尼乐园就是由电影动画片电影大王迪斯尼一手创建,设在距洛杉矶40公里的Anaheim。迪斯尼乐园建于1955年,乐园占地150平方英尺,如欲窥其全貌,得花两天时间。


园内主要设施计有“童话世界”、“明日世界”、“拓荒世界”、“冒险世界”、“纽奥良广场”等。各种娱乐活动或令人赏心悦目,或使人紧张刺激,是每一个游玩过迪斯尼乐园的人都觉得留连忘返的地方。著名的卡通、如《白雪公主》等片,也是迪斯尼的产品。令人喜爱的米老鼠是迪斯尼的象征,也是一代又一代儿童的宠物。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


美国电影制片业已经在好莱坞奠基生根,以洛杉矶为中心的九大公司:华纳、哥伦比亚、雷电华、共和、派拉蒙、米高梅、联美、福斯、环球等纷纷成立,影片不断地生产,无论美国国内或国外都普受欢迎,各大公司为了拍片需要,又希望以最廉价的薪资掌握属下,以赚取更多利润,而演职员却希望得到更高的待遇,因此,导演及演员们都有成立工会的意图。影片公司老板们深恐一旦工会成立,有了组织便难以驾驭,于是由米高梅翁吾总裁路易.梅耶创议之下,于1927年5月成立了美国影艺学院。


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叫“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奥斯卡只是一个名,这个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是,一九三一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座之后,惊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隔壁的新闻记者听后写道:“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从此,这一别名不胫而走。


奥斯卡奖杯的主体为一座13.5英寸重3.9千克的镀金男像,由美国著名的雕塑家乔治.斯坦利设计。按照奥斯卡奖有关的评选规则,一项奖的获得者只能领取一个金像奖座,如果一项奖有两个人共获,则应分别授予他们每人一个金像奖座。


金像奖的样子是裸体男子,双手交叉于胸前,握着一把长剑,站在一个五环片盘上,每一个环代表影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部门:制片、导演、编剧、演员、技术人员,最初的奖座由梅耶拨出五百美金交给乔治.史丹利制作,奖座高十三寸半,重六又四分之三磅,内里是合金,外表银上一层金色薄片,看起来闪闪发光,所以称为金像奖。金像奖图样的设计是出自赛赘克.吉朋斯,当时在米高梅公司担任美术师,上司梅耶指定由他担任这项工作,而吉朋斯是影史上最杰出的美术设计之一,他不仅设计了金像奖,日后更得到了金像奖,从第二届开始到第廿九届为止,28年间级共获得了三十九次提名,其个人独得了十一次金像奖,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优秀影片,吉朋斯几乎都参加美术设计工作。


奥斯卡金像奖从1929年开始,每年评选、颁发一次,从未间断过。凡上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参加评选。金像奖的评选经过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的获奖。


获奖名单是高度保密的。学院会员投票后,选票全交美国的普莱斯——沃特豪斯会计事务所加以统计。选票放在保险箱内,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日夜守护。统计后的用纸则全部烧毁,绝对保密。各项获奖名单,分别装入密封的各个信袋,直到颁奖当日当刻,由司仪当众拆封宣布。


在全球名目繁多的电影奖项中,恐怕没有什么比奥斯卡的名气更大,历史更长的了。每年颁奖典礼进行时全球都会有超过2亿人观看现场的演出,都会有无数的明星从世界各地赶到这里来参加这个盛会。


综观奥斯卡71年的历史,你会感受到电影艺术和艺术的进步,你可以看到好莱坞在世界电影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四、洛杉矶城市主题文化解密


好莱坞的发展史就是美国电影的发展史,好莱坞,美国文化中已经具有重大象征意义。好莱坞的梦工厂,应该说是典型的创意经济,所生产的影片,影响四射,艺术的杰作,经济的杰作,惊人的社会效益,让世人目不暇接。从好莱坞产出第一部电影开始,不是电影的成功,比电影更重要的城市生命在孕育、形成,那就是好莱坞的城市主题文化。


好莱坞的名字甚至比美国的名字还响亮,就是因为它有"艺术梦幻"城市主题文化。它的城市主题文化活动系统是每年的奥斯卡电影大奖和电影学院大奖及其它各种电影颁奖活动;它的城市主题文化视觉系统是举世瞩目的星光大道和明星蜡像馆;它的城市主题文化新闻系统是好莱坞的影视杂志、明星报刊、电视广播专题节目;它的城市主题文化文化系统是电影剧本产业、明星传记产业、电影发行业、音像出版业;它的城市主题文化旅游系统是环球影视城、主题大酒店及主题商场;它的城市主题文化品牌企业系统是上百家的电影拍摄公司、制景公司、特技公司、化妆公司、电影服装公司;它的城市主题文化教育系统是各种演艺培训中心、各种影视大学;它的城市主题文化金融系统是以电影对投资对象的专业银行、风险投资公司、电影设备租赁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电影创业版市场;它的城市主题文化规划系统是电影企业生产区规划、电影外景区规划、城市休闲区规划;它的城市主题文化政府职能系统是提供城市主题信号、提供城市主题市场、提供城市主题品牌、提供国际市场大环境。


通过电影这个主题,把城市的经济、文化、旅游、教育、新闻、企业、金融、城市规划有机地串连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的城市主题文化产业链,把城市以电影为主题的资源做到最合理的配置,做到主题文化资源最优利用和最大开发,把主题文化做大做强,这就是好莱坞电影纵横世界、叱咤风云,经久不衰的道理。如果好莱坞不把电影做成主题文化的层面,好莱坞就不能成为当今世界电影的巨无霸。


小小的好莱坞不过几十万人,却拥有1200多家电影公司,至今总共拍摄了大约四万多部各类影片,掌控着全世界的电影市场,好莱坞的电影业一年收入已经达到六百亿,好莱坞在华尔街的市值已经达到五千亿美元。这相当我们一个省全年的收入,一个区区几十万人的好莱坞成为了我们一个省的全年收入,如果没有电影主题文化这个核心竞争力,会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上一篇第二节、雕塑与艺术之都佛罗伦萨
下一篇第四章、专业性城市主题文化
一个辉煌并被人赞叹的城市,
必定张扬着城市主题文化品牌的光辉。
纵观世界著名城市,其形成与发展过程符合高等级城市的普遍规律,同时每个城市又具有其自身的发展个性。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主导地位突出、辐射力涵盖全球的城市主题文化,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其独特的城市主题文化奠定了他们在世界城市舞台上的地位。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最科学的方法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保证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先导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的思想源头
纵观世界名牌城市的建立,无不依据城市营造的规律,及时把握住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市场结构的等等方面诸种有利的条件,建构起他们的时装城、电影城、音乐城、绘画与雕塑城、商业城、科学城、体育城……,甚至还有赌城这样十分专业化的城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核心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灵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创新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理论先导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避免城市病的爆发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有差异化发展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高端谋划城市的新思想
顶层设计策略的新举措
城市领导工作的新能力
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机制
特色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世界名城建设的新体系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实施城市主题文化战略定位
确立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目标
加速城市主题文化功能培育
整合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
塑造城市主题文化形象品牌
用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统领城市发展建设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谋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规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建设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管理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营销城市
国家发改委
国家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中国网
凤凰网
中国城市建设网
中国古镇保护网
中国规划网
中国城市战略网
扬帆奥运
  友情链接: 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网 中国市长协会 中国城市文化网

版权所有  © 北京国政大略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 复兴路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6171号 
电话:010-8767 3832 邮编:100078  京ICP备2024096967号-1

网站共有68219615 位访问者